香港萬得通訊社報道,央行周一不進行逆回購操作,開展1560億1年期MLF操作,中標利率3.3%。當日無逆回購到期,有1560億MLF到期。
上周五央行公告,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于較高水平,可吸收央行逆回購到期等因素的影響,5月11日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。當日200億逆回購到期,凈回籠200億。
Wind統計數據顯示,本周(5月12日-18日)央行公開市場有800億逆回購到期,其中周一、周二、周五均無逆回購到期,周三、周四分別到期600億、200億;無正回購和央票到期。此外5月12日有3925億MLF到期順延到周一(5月14日)。央行如何處理MLF引人關注。
交易員指出,周一到期的MLF(中期借貸便利)是否續做、若續做比例又如何牽動人心,考慮到這是4月置換降準后首筆到期的MLF,央行的操作態度將后市對政策預期形成更明確指引;此外近期將公布的4月金融數據也是市場的關注點之一。
5月2日,央行公布的2018年4月中期借貸便利開展情況顯示,4月25日部分金融機構使用降準釋放的資金償還中期借貸便利9000億元。4月末中期借貸便利余額為40170億元。5月,中期借貸便利將到期1560億元。這意味著5月MLF到期規模未被完全置換,據Wind數據顯示,5月MLF到期3925億,據此計算,提前償還的5月MLF到期量為2365億元。
5月也是稅收大月,既有例行的月度稅款征繳,還有上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。市場人士認為,下半月財政收稅可能對流動性供求造成一定的擾動,但由于月內兩次征稅安排有錯位,市場機構也有所準備,有的機構預計造成的影響不會有4月那般顯著。
華創債券認為,在回購利率下行不能利好債市、信用風險頻發可能加重機構贖回壓力、經濟基本面穩健向好、偏緊的流動性和強勁的融資需求共同作用下,建議機構保持謹慎。
中信固收表示,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聚焦于穩定宏觀杠桿,與去年報告中去杠桿的表述不同,貨幣政策、信貸政策、監管政策難以像2017年的大幅收緊,大概率會是一季度偏松的延續,更加強調宏觀穩杠桿和結構性去杠桿的結合。利率市場化下貨幣政策走向仍是決定市場走向的主線,堅持十年國債收益率回到3.4%~3.6%區間波動。國君固收稱,短期來看,資管新規落地、信用風險發酵可能會引發基金贖回的風險,從而產生流動性沖擊;但從中期的角度來說,違約高發往往是經濟回落的前兆,而且這一輪民企違約潮對經濟的影響可能會比產能過剩(國企)信用風險對經濟的影響更大,因此往后看,違約高發將從基本面角度利好利率債。